皖西学院 网络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网络工程080903: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一、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政治与道德修养、社会责任感以及较高的人文、科学与IT职业素养;掌握信息学科相关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以及网络工程的基本原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网络工程系统基础和管理能力以及较强的物联网应用系统设计与开发能力,有一定的网络工程安全的分析与评价能力和对新兴技术和模式的适应能力,以及较强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出素质高、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
本专业特色:采用以工程教育为主轴(一轴),按照产学融合、校企合作(两翼)方式培养,专业与行业结合、课程与技术结合、实践与岗位结合(三结合),加强校企联动的合作运行机制建设,利用行业、企业资源,在能力提升和素质拓展方面采用校企合作四年不间断培养(四不断)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采取校企、校地协同培养,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创业能力。
二、人才培养规格(知识、能力、素质)
(一)知识结构
1、具有一定的文学、艺术、社会学、管理学等科学知识;
2、掌握必要的数学、物理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
3、掌握物联网工程领域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
4、具有一定的外语、科技文献阅读和写作等方面的知识;
5、熟悉与计算机、网络相关的政策、法律和法规。
(二)能力结构
1、具有通过科技手段获取信息的能力和较强的自学能力;
2、具有本专业必需的科技写作能力和外语运用能力;
3、具有一定的计算或者网络安全的分析与评价能力;
4、具有网络工程项目设计与施工以及物联网应用系统设计开发的基本能力;
5、具有物联网行业中分析、解决工程问题和进行工程管理的基本能力;
6、具有跟踪物联网技术领域发展动态的能力,以及创造性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素质结构
1、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较强的法治意识;
2、具有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和一定的人文修养;
3、具有良好的科学思维、较强创新和创业意识;
4、具有诚信意识、团队意识和较强的工程意识;
5、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
三、学制、毕业学分、授予学位
学制:四年,弹性学习年限为3—6年。
毕业最低学分:183学分
学位授予: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四、课程体系及学分构成表
课程大类 | 课程类别 | 学 分 | 占总学分比例(%) |
通识课程 | 素质教育课程 公共通识课程 | 52 | 28.42% |
大类课程 | 公共基础课程(A组) | 22 | 31.69% |
学科基础课程(B组) | 24 | ||
实践课程 | 12 | ||
专业课程 | 专业核心课程 | 17 | 39.89% |
专业方向课程 | 16 | ||
实践课程 | 40 | ||
合 计 | 183 | 100% |
五、大类培养阶段课程方案
(一)课程修读要求
(1)通识课程共计52学分,其中选修人文社科类课程学分不少于3学分。
(2)公共基础课程(A组)22学分,学科基础课程(B组)24学分,实践课程12学分。
(二)教学计划
课程编码 | 课程名称 | 课程组别 | 学分 | 开设学期 | 考核方式 | 备注 |
07010091、2 | 高等数学A(1)(2) | A | 8 | 1、2 | 考试 |
|
08010344、6 | 高级语言程序设计C2(1,2) | A | 6 | 1、2 | 考试 |
|
07010356 | 线性代数 | A | 3 | 2 | 考试 |
|
07010038 | 大学物理B | A | 5 | 2 | 考试 |
|
07010043、5 | 大学物理实验(1) | A | 1 | 2 | 考查 |
|
07010081 |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 A | 3 | 3 | 考试 |
|
08011259 | 文献检索 | A | 1 | 3 | 考查 |
|
08011463 | 专业导论 | B | 1 | 1 | 考查 |
|
08010142 | 操作系统 | B | 4 | 2 | 考试 |
|
07010192 | 离散数学 | B | 3 | 3 | 考试 |
|
08010247 | 电路与电子技术 | B | 4 | 3 | 考试 |
|
08011052 | 算法与数据结构 | B | 4 | 3 | 考试 |
|
08010316 | 高级程序设计(java) | B | 3 | 3 | 考查 |
|
08010176 | 传感器与测控技术 | B | 3 | 4 | 考查 |
|
08010197 | 单片机原理与应用 | B | 3 | 4 | 考查 |
|
08011057 |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 | B | 3 | 4 | 考查 |
|
11010002 | 军事训练 | 通识必修 | 1 | 1 | 考查 |
|
11010001 | 军事理论 | 通识必修 | 2 | 1 | 考试 |
|
03010094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 通识必修 | 3 | 1 | 考试 |
|
05010037、40、43 | 大学英语(1)(2)(3) | 通识必修 | 12 | 1、2、3 | 考试 |
|
08010186 | 大学信息技术基础 | 通识必修 | 1.5 | 1 | 考试 |
|
04010283-6 | 体育(1)(2)(3)(4) | 通识必修 | 6 | 1、2、3、4 | 考查 |
|
03010118-21 | 形势与政策(1)(2)(3)(4) | 通识必修 | 2 | 1、2、3、4 | 考查 |
|
04010040 | 创新创业意识教育 | 通识必修 | 0.5 | 1 | 考查 |
|
06010012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 通识必修 | 2 | 2 | 考查 |
|
12010030 | 创新创业基础 | 通识必修 | 2 | 2 | 考查 |
|
01010020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 通识必修 | 3 | 3 | 考试 |
|
01010027 |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论 | 通识必修 | 6 | 4 | 考试 |
|
04010404 | 心理健康教育 | 通识必修 | 1 | 2 | 考查 |
|
六、专业教育阶段课程方案
(一)专业核心课程
计算机网络、无线通信技术、RFID技术、嵌入式系统与应用、无线传感器网络、物联网技术与应用。
(二)课程修读要求
网络工程(物联网)专业学生必须修满培养方案规定的A组课程22学分、B组课程24学分、专业基础实践12学分,再修满专业核心课程 17学分,专业方向课程16学分,专业实践课程40学分。
(三)教学计划
课程编码 | 课程名称 | 课程组别 | 学分 | 开设学期 | 考核方式 | 备注 |
08010639 | 计算机网络 | 专业核心 | 3 | 3 | 考试 |
|
08011275 | 无线通信技术 | 专业核心 | 3 | 4 | 考试 |
|
08011496 | RFID技术 | 专业核心 | 2 | 5 | 考试 |
|
08010924 | 嵌入式系统及应用 | 专业核心 | 3 | 5 | 考试 |
|
08011264 | 无线传感器网络 | 专业核心 | 3 | 5 | 考试 |
|
08011281 | 物联网技术与应用 | 专业核心 | 3 | 6 | 考试 |
|
05010371 | 专业英语 | 专业方向 | 2 | 4 | 考查 |
|
08011278 | 物联网安全技术 | 专业方向 | 2 | 5 | 考查 | 物联网工程方向(选修17学分) |
08011290 | 物联网组网技术 | 专业方向 | 3 | 5 | 考查 | |
08011289 | 物联网中间件技术 | 专业方向 | 2 | 5 | 考查 | |
08011388 | 移动终端开发技术 | 专业方向 | 3 | 6 | 考查 | |
08011621 | 大数据与云计算 | 专业方向 | 3 | 6 | 考查 | |
04010415 | 学科前沿进展专题 | 专业方向 | 1 | 6 | 考查 | |
08011285 | 物联网数据处理与存储 | 专业方向 | 3 | 6 | 考查 | |
08011618 | 信息安全数学基础 | 专业方向 | 3 | 5 | 考查 | 物联网安全方向(选修17学分) |
08011619 | 网络安全与协议 | 专业方向 | 2 | 5 | 考查 | |
08011620 | 信息隐藏 | 专业方向 | 2 | 5 | 考查 | |
08011622 | 应用密码学 | 专业方向 | 3 | 6 | 考查 | |
08011623 | 物联网系统安全 | 专业方向 | 2 | 6 | 考查 | |
08011624 | 大数据技术与安全 | 专业方向 | 2 | 6 | 考查 | |
08011625 | 可信计算技术 | 专业方向 | 2 | 6 | 考查 | |
04010415 | 学科前沿进展专题 | 专业方向 | 1 | 6 | 考查 |
七、实践课程模块教学方案
课程名称 | 主要教学内容 | 场所 | 学分 | 学时(周数) | 学期 | 时间(周次) | 备注 |
军事训练 | 军事技能训练 | 校内 | 1 | 2周 | 1 | 第1—2周 |
|
大学物理实验(1,2,3) | 现场教学与实践 | 校外实验室 | 3 | 60 | 2-3 | 教学期间 |
|
认知见习 | 现场观摩 | 物联网企业 | 1 | 1周 | 2 | 第9周 |
|
高级语言程序设计(C2)课程设计 | 课程设计 | 校内实验室 | 1 | 1周 | 2 | 第16周 |
|
电路与电子技术实验 | 实验 | 校内实验室 | 1 | 20 | 3 | 第7-16周 |
|
计算机网络实验 | 实验 | 校内实验室 | 1 | 20 | 3 | 第7-16周 |
|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设计 | 课程设计 | 校内实验室 | 1 | 1周 | 4 | 第15周 |
|
传感器应用课程设计 | 课程设计 | 校内实验室 | 1 | 1周 | 4 | 第16周 |
|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设计 | 课程设计 | 校内实验室 | 1.5 | 1.5周 | 4 | 第16周 |
|
专业综合课程设计 | 课程设计 | 校内实验室 | 2.5 | 2.5 | 4 | 第16-18周 |
|
无线传感器网络实验 | 实验 | 校内实验室 | 1 | 20 | 5 | 第15周 |
|
嵌入式系统与应用课程设计 | 课程设计 | 校内实验室 | 1.5 | 1.5周 | 5 | 第10周 |
|
无线传感器网络课程设计 | 课程设计 | 校内实验室 | 1 | 1周 | 5 | 第11周 |
|
物联网技术与应用课程设计 | 课程设计 | 校内实验室 | 2 | 2周 | 6 | 第11—12周 |
|
创新创业调研 | 创新创业 | 物联网企业 | 1 | 1周 | 3、4 | 第9—10周 |
|
创新创业实践 | 创新创业 | 物联网企业 | 3 | 3周 | 5-7 | 第9—10周 |
|
工程项目实践 | 工程教育 | 校内外实验室 | 4 | 4周 | 4-6 | 第15—16周 |
|
物联网系统设计综合实训 | 物联网系统开发 | 校内实验室 | 2 | 2周 | 7 | 第9—10周 |
|
毕业设计 | 毕业设计 | 物联网企业 | 12 | 16周 | 6—8 | 第6-8学期 | 二选一 |
模拟创业 | 模拟创业 | 创业园 | 12 | 16周 | 6—8 | 第6-8学期 | |
顶岗实习 | 实习 | 物联网企业 | 4 | 8周 | 8 | 第1—8周 |
|
1.高级语言程序设计(C2)课程设计(第2学期,1周)
通过高级语言程序设计(C2)课程设计的综合实践,使学生系统掌握C语言的基本思想、基础知识和程序设计方法,具备分析和解决比较复杂问题以及独立编程的能力。
2.计算机网络实验(第4学期,20学时)
通过该实验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和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组成和原理;弄清网络通信协议的设计过程和工作机理;掌握互联网配置过程和组网要素,具备设计、配置网络系统的能力。
3. 单片机原理与应用课程设计(第4学期,1周)
通过该课程设计的学习训练,使学生系统掌握单片机理论知识,具备单片机应用系统的硬件设计及软件设计的基本技能。
4.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设计(第4学期,1周)
通过该课程设计的学习训练,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数据库系统,掌握数据库系统设计的方法和设计原则及相应的调试的方法。
5.专业综合课程设计(第4学期,2.5周)
综合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设计、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设计、传感器应用课程设计要求,设置综合性的要求的课程设计内容。
6.无线传感器网络实验(第5学期,20学时)
通过该实验的学习,让学生对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有一个全面、系统的认识,具备无线传感系统集成能力。
7. 无线传感器网络课程设计(第5学期,1周)
通过该课程设计的学习训练,使学生进一步对无线传感器网络系统,掌握无线传感器网络开发的关键技术和设计方法,提高其工程应用和开发能力。
8. 嵌入式系统与应用课程设计(第5学期,1周)
通过该课程设计的学习训练,使学生不仅可以成为嵌入式系统的开发者,更重要的是可以培养嵌入式系统产品设计规划等诸多方面的能力,具备独立进行嵌入式应用开发工作。
9. 物联网技术与应用课程设计(第6学期,2周)
通过该课程设计的学习训练,使学生掌握物联网工程的关键技术,了解物联网工程的主要技术标准,具备为用户提供符合物联网工程要求的解决方案的能力。
10.创新创业调研(第3、4学期,1周)
通过该调研活动,使学生掌握当前市场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动向、创业创新点,为后期的专业学习做好铺垫。
11.创新创业实践(第5-7学期,3周)
通过该实践活动,使学生掌握开展创业活动所需要的基本知识,使学生具备必要的创业能力和树立科学的创业观。
12.工程项目实践(第4-6学期,4周)
通过该实践活动,使学生掌握工程项目在进行项目企划、方案设计、项目实现和项目验收过程中的完整流程。锻炼职业岗位的核心能力,培养职业敢问综合素质,积累职业岗位的工作经验。
13.物联网系统设计综合实训(第7学期,2周)
通过物联网系统设计综合实训,使学生通过运用与物联网工程专业相关学科知识,具备物联网的系统设计、系统分析的能力,具备系统性地制定、实施物联网工程的整体规划设计能力与开发能力。
八、其他
(一)专业培养计划与学分
网络工程(物联网方向)专业培养计划学时与学分
学时数(学时) | 学分数(分) | ||||||||||
总数 | 其中: | 其中: | 总数 | 其中: | 其中: | ||||||
必修课 | 选修课 | 课内教学 | 实验教学 | 必修课 | 选修课 | 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 | 课内教学 | 实验教学 | 课外科技活动 | ||
3094 | 2430 | 664 | 1904 | 1190 | 183 | 141.5 | 41.5 | 41.5 | 119 | 22.5 |
|
(二)创新创业课程开设情况一览表
课程编码 | 课程名称 | 课程组别 | 学分 | 开设学期 | 考核方式 | 备注 |
04010040 | 创新创业意识教育 | 通识必修 | 0.5 | 1 | 考查 |
|
12010030 | 创新创业基础 | 通识必修 | 2 | 2 | 考查 |
|
12010033、4 | 创新创业调研 | 实践课程 | 1 | 3、4 | 考查 | 校企合作 |
12010032 | 创新创业实践 | 实践课程 | 3 | 5、6、7 | 考查 |
|
12010205 | 企业管理 | 通识选修 | 2 | 3 | 考查 |
|
02010007 | 工程经济学 | 通识选修 | 2 | 4 | 考查 |
|
04010063-5 | 工程项目实践 | 实践课程 | 4 | 4、5、6 | 考查 | 校企合作 |
(三)课程考核机制改革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采用层次式、多元化的考核方式对学生进行考核。
(1)采用灵活机动的方式来激励学生通过不同的形成来进行课程考核。英语四级提前通过,可以免修后面的英语课程;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通过可免修大小信息技术基础;获得ACM竞赛全国二等奖以上免修高级语言程序设计;通过计算机等级考试(三级网络)免修计算机网络原理课程;获得全国高校物联网大赛二等级以上免修物联网技术等。
(2)部分专业核心课程、B组课程(传感器与测控技术、数据库原理及应用、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嵌入式系统与应用、无线传感器网络、物联网技术与应用)考核采用层次式、多元化的考核方式:
理论课程考试(50%)+课程设计(30%)+工程项目实践(20%)
作为该课程的综合测评成绩。
(3)关联课程考核:
第三学期:《文献检索》、《创新创业调研》关联课程,提交物联网行业创新创业调研报告。
第四学期:《单片机原理及应用》、《传感器与测控技术》及其对应的课程设计,整合两课程设计,形成传感器和单片机的检测系统。
第五学期:《无线传感器网络》及其对应课程设计与物联网竞赛关联,形成实用无线传感器网络系统。
第六学期:《物联网技术与应用》及其对应课程设计与农业物联网与应用,形成实用农业物联网系统。
(4)毕业设计(论文)考核改革遵循《信息工程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改革实施方案》执行。
(四)工程实践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
(1)突出基于项目的“研中学”、“做中学”教学模式
在工程项目实践课程教学过程中,将全面采用基于项目的教学模式,采取以问题为导向,以大作业、专题研究报告、文献综述报告、设计性研究性实验报告等为载体的探索式学习模式,注重培养学生从工程全局出发,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各种技术和现代工程工具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综合素质,强化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意识和探索未知领域的兴趣。
(2)实施大学生创新实践训练体系
通过课堂教育和课外学术科技活动相结合,建立与实施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的科研工程设计创新训练体系,营造良好的学术科技环境,引导学生拓宽知识面,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组织能力、创新能力与独立科研能力。依托信息工程学院校内、外实验室和实习基地,在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上设计并实施以下三种培养模式:大学生科技创新自主项目、专项竞赛培训项目、校企联盟项目,并对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进行自主管理。
大学生科技创新自主项目针对二年级以上本科生,以团队形式申请专业特区的研究经费,在基地的自主创新实验室进行项目研究。专项竞赛培训项目根据每年相关的学科竞赛组织老师对学生进行集中培训,除了经费上的支持外,学院还为竞赛培训提供专门的场地,进行重点扶持和培养。针对持续时间较长和对场地、设备有特殊要求的专项竞赛。校企联盟项目主要包括企业与学院共建联合实验室,共建大学生实践实习基地,在学院设立企业奖学金,或依托主要技术领域(学科)与企业对接,建立产学研结对合作关系等。学院在指导教师配备、研究经费、设备、场地上均积极给与支持和投入,为项目的开展营造了良好的环境,从而有效促进了大学生创新意识的提升和团队的合作精神。
(3)实行两段式、双导师制指导模式
依托项目导向,采用大学生创新实践训练模式培养,从大二开始的基础阶段,设立校内导师指导组,对学生开展学业规划和指导,在进入大三后,为学生配备校内和企业双导师,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和企业生产现场实际需要选定合适的项目课题或方向,指导学生开展项目训练,要求学生定期提交项目进展报告,进展报告中要反映学生的学术成果,如发表论文、申请专利、竞赛获奖等。组织学生开展工程学术问题交流,通过科研氛围的熏陶,培养学生的工程实际研究兴趣和科研探索精神。学生在大四毕业实习、开展毕业设计期间,充分发挥校企合作和双导师优势,指导学生在企业开展现场实践和课题研究,能够实施设计解决方案并且参与相关评价,从而培养学生独立解决工程实践问题的能力、科学研究能力和科技开发及组织管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