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题目1:面向万物智联的6G通信技术
报告题目2:面向6G的语义通信:背景,应用与展望
报告人:杨洋
报告时间:2024年12月1日(星期日)上午9点
报告地点:C102
主办单位: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报告人简介:
杨洋,男,副教授,硕士生导师,IEEE Senior Member,2018年博士毕业于北京邮电大学,获信息与通信工程博士学位,并入选同年北京邮电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现在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担任IEEE JSAC客座编委,在IEEE Globecom 2024、WCNC 2023 、WCSP 2023上多次组织了workshop或symposium,并获得IEEE WCNC 2021 “Best Paper Award”。主要研究方向为智能无线通信与感知技术。近年来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青年项目,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前沿、青年项目等,到目前为止共发表相关高水平论文逾70篇。
报告内容1:
6G(第六代移动通信技术)是未来通信技术的新征程,将实现从“万物互联”到“万物智联”的过度。它不仅将实现更高的峰值速率、更低的时延、更大规模的设备连接,还将实现更高的能效和绿色发展。6G也将支持元宇宙、全息通信、空天地一体化网络、智能化场景和极端环境通信等创新应用。本讲座将从未来新型应用的需求出发,系统介绍6G的核心技术、应用场景、技术挑战和发展方向,一起探讨6G的未来潜力及其对科技发展的深远影响。
报告内容2:
在信息通信技术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的推动下,全球正迈向‘万物智联’的新时代。随着从1G到5G的发展,移动通信系统不断优化,数据传输速率不断提升,但随着通信资源的日益紧张,现有的通信方式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瓶颈。为应对这一挑战,语义通信应运而生,其致力于通过更高效的信息传递方式,突破传统通信系统的限制。本讲座将从语义通信的起源、技术框架、关键技术、应用场景等多角度出发,全面阐述语义通信的发展历程,探讨其在未来通信中的重要角色。